以创新思维推动保密指导管理转型升级
作者:指导管理司
时间:2021-03-03

        保密指导管理是保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业务涵盖保密宣传教育培训、涉密人员管理、重点区域领域保密管理、涉密资质管理等多个方面,涉及领域广、工作战线长、协调方面多、保障要求高。

        改革开放40年来,保密指导管理工作各项业务持续推进,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保密指导管理工作与党中央的要求、与应对国内外严峻形势的需要、与高水平完成职能任务的能力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工作基础比较薄弱,有效数据支撑不足;工作资源小、散、弱现象突出,亟待整合利用;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应变和处置能力有待提高。为加快新时代保密指导管理工作转型升级,需要革故鼎新,在思维、理念和方法上不断创新,攻坚克难,全面提高保密指导管理能力和管理成效,努力开创保密指导管理工作新局面。

        激发思维创新

        以战略思维谋全局。战略思维就是对关系事物全局的、长远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进行谋划的思维过程。做好保密指导管理工作需要运用战略思维,从保密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谋划,才能不断提高保密指导管理工作的前瞻性、把握规律性、增强主动性。保密指导管理对象类型多,既有领导干部、涉密人员,也有保密专兼职干部,既有党政机关、军工企业,还有体制外民营企业;指导范围广,既有横向的中央国家机关单位,也有纵向的地方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管理手段多样,有法规政策制定、督导巡查,还有宣传教育和培训等;保密指导管理工作点多线长面广、复杂度高,关乎全局。无论是涉密人员管理和权益保障,还是加快“放管服”改革出台资质管理措施等,任何一项政策出台都可能影响各行各业,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在谋划发展、研究问题、出台政策时,不能一叶障目、坐井观天,不能只局限于某个点,而要高瞻远瞩、着眼全局、把握大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注意统筹兼顾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和不同发展阶段。既要及时研究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更要坚持运用战略思维,站在全局的高度,把握方向,超前谋划,切实提高保密指导管理工作的预见性和创造性。

        以体系思维促效能。体系思维就是运用系统的观点,把互相联系的各个方面以及发展变化的有机整体进行系统认识、体系推进的过程。体系建设事关保密能力和水平,能力体系不仅体现在科技体系和能力,也包括组织体系、管理体系及能力建设。从这个意义上说,保密指导管理水平也反映出体系对抗的能力,是软实力的体现。因此,保密指导管理工作不能仅从一个点、一条线上用力,更重要的是要从整个面上或完整体系上去考虑,需要做到一盘棋谋划、一张网布局、体系化推进。以涉密人员管理为例,首先面临的是涉密人员的确定,这是一个基础性、关键性问题,涉密人员如果不能准确界定,管理就没有清晰的对象和边界,也难以落实到位。涉密人员确定的原则是“以密定岗、以岗定人”,人源于岗,而岗源于机关单位的职能任务以及与其相关的秘密事项范围,所以,涉密人员的确定实际上与国家秘密事项的确定紧密相关;其次,对涉密人员上岗、在岗、离岗的全过程管理,不仅涉及党政机关,也涉及军工、民营等资质企业,这就要求保密管理的监督检查范围既包括党政机关也包括资质企业。由此可见,涉密人员管理这项工作涉及定密、人员管理、监督检查等各个方面,必须运用体系思维来考量,统筹推进,运用政策、技术和管理等手段综合施策,才能提升整体工作的效能和水平。

        以数据思维助决策。数据思维就是根据数据来思考事物的一种思维模式,是量化的思维模式。今天人类已经进入数据时代,数据已成为科学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保密管理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精细化,要精确到每个人、每份文件、每张网、每台设备、每个项目等,这恰恰反映为大量的数据,或者说其有效性正可通过大量数据来体现。做好保密管理,就是要求我们要善于运用数据思维,把研究制定政策从事件驱动转变为数据驱动,主动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利用数据,从数据中探究规律、把握态势、研究对策。数据驱动也是保密管理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控发展的必要条件,不论是涉密文件管理,还是涉密人员、涉密资质管理,不仅要了解底数,更要及时掌握变化,这样才能牢牢把握管理的主动权。当然,数据驱动首先是建立在大量数据基础上的,所以,要加快建立涉密人员、资质单位、要害部门部位等各类管理信息数据库,用数据说话,推动保密指导管理工作不断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

        强化理念创新

        坚持依法治密理念。全面推进依法治密是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部署、提高保密工作法治化水平的基本途径。做好新时代保密指导管理工作,需要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首先,要牢固树立法治意识,从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法治,尊重和敬畏法律;其次,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不仅要有相对宏观的法律法规,也要及时研究制定符合法律法规的相对中观的程序和办法,还要随时制定出台属微观操作层面的具体细则,扎实规范权力运行,让法律法规真正落地实施;最后,要严格依法行政,遵循法律程序,注重在法律框架下开展工作,使出台的每项政策、采取的每条措施,都有明确的法律依据,符合法治要求,经得起历史考验。例如,针对资质管理中发现的一些单位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在严格管理、严肃处理的同时,也要注意依法依规、于法有据、于理应当,按照有关办法及标准进行处置,不能主观化、随意化,要将自由裁量权控制在最小范围。

        树立文化传播理念。“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保密事业的科学发展同样离不开保密文化的有力支撑。保密文化建设具有提高人的保密素养、培固保密意识根基的作用。做好保密宣传教育,就是要把知识传授向更深层次的保密文化传播转变,要把保密文化建设作为宣传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挖掘保密文化的内涵,大力弘扬保密传统文化、保密法治文化、保密科技文化等。例如,山东临沂的国家保密教育基地,通过大量的事例进行保密传统教育,使不忘初心、忠诚守密的文化深入人心。构筑保密文化的深刻含义还在于,通过持续宣传教育将保密管理要求变为具体行为规范,把行为变成习惯,再把习惯铸成文化。唯有坚持文化传播理念,宣传教育和培训才会入脑入心、取得实效,促进保密文化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物化于技。

        深化风险管理理念。信息网络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广泛应用,在为工作和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安全风险。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强化风险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风险点,预防为主,提前预警,超前管理。比如,如今广泛应用的智能移动终端,就像一把“双刃剑”,其强大的功能如定位、音视频、云端存储等,可能带来更大的泄密风险;又如,伴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城市的交通、医疗、电子交易等各种各样的数据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移动通信网等大量汇聚,可能形成敏感或涉密信息,带来新的保密风险。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就是要针对可能的风险提前布局、超前研究、技管并重、拿出切实可行的整体解决方案,做到防患于未然。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就是要将保密管理从“救火式”的被动防护转变为主动防御,力争走在风险前面,既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战略主动战,坚定不移把保密风险防范工作推向前进。

        落实以人为本理念。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行政管理部门正努力从“管理者”变成“服务者”。保密管理工作也要以服务对象为本,“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使管理工作有温度、暖人心。在涉密人员管理、资质管理等工作中,要落实以人为本理念,把人作为管理工作的中心,围绕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展工作,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例如,在资质审批中,我们简化了审批环节,制定《服务指南》《服务规范》等多项制度规范,并将工作流程、申请文本、常见问题等在国家保密局门户网站上公布,便于申请单位获取查询;在资质现场审查中,注重以查促改,既当好检查队,又当好宣传队、服务队,在帮助企业查找隐患、堵塞漏洞的同时,积极做好政策阐释、标准解读等工作。今后,我们还将持续在“放管服”上下功夫,既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又做好加强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

        推进方法创新

        变自己干为整合资源干。古人云: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做好保密指导管理工作,不能关起门来自搞一套、封闭运行,而是要以开放的精神和思维吸收借鉴利用新的方法和资源,营造开放的环境,建立开放的工作模式,对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组合,推动工作协调运转。当前,保密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挑战,保密指导管理工作必须不断丰富和改进资源整合的方式和方法,进一步拓展资源整合的广度和深度,才能发挥好对保密事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要善于凝聚力量、借助外力外脑,用好所属单位力量和社会力量,更好地发挥整体优势。例如,在保密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中,要善于整合保密技术服务中心培训基地、金城出版社、中国保密协会、国家保密学院和相关媒体等资源,充分发挥各方的桥梁纽带和阵地作用,形成强大合力。实践证明,工作资源整合得越有效、配置得越科学,力量就越强大、成效就越明显。

        变利益竞争为合作共赢。我们常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现代社会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若要提高效率、取得成效,必须学会在精诚合作中创造力量。要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树立双赢共赢的新理念,用战略眼光看待合作、开展合作,提升合作意识,增强合作能力,主动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携手推动工作。例如,在中央和国家机关保密教育实训平台轮训工作中,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注重与保密技术服务中心共同研究制定轮训工作分工和流程,按照政事分离原则,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任务、分工和协作机制,确保各项轮训任务的顺畅开展;在资质管理工作中,注重加强与军工单位的合作,充分利用军工单位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等,切实加强依法行政。

        变人工管理为人技融合管理。信息化网络化时代,保密管理的对象已经从物理空间延伸到网络空间,涉密文件、系统、设施设备等被大量数字化,涉密信息在计算机和网络中被存储、处理和传输,所以保密管理也不能停留于人工登记等传统管理方式上,而是要提高信息化条件下保密管理的技术含量,建立人工和技术融合的管理模式。一方面,日常管理中更多地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如涉密人员上岗离岗全过程管理、涉密文件的收发管理、涉密信息系统的运维管理等,都可以采用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实时、全生命周期的在线管理,及时登记汇总、掌握情况、了解态势和趋势;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监督管理的技术含量,大力推动自动诊断、智能检查、监测管控等工具或软件的研发和使用,提升功能性能,提高在线预警报警、分析研判、应急响应等主动防御能力。

        创新永无止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积极创新保密指导管理的目标定位和思路方法,以新思维、新理念、新方法引领保密指导管理工作实现新发展,为推动保密事业更加科学、更加平衡、更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本文由《保密工作》原创创作,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部分消息参考:国家保密局

正品保证 优质服务 急速物流 售后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