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保密那些事儿|成吉思汗的“密葬”之地至今成谜?元代的保密工作不止于此
作者:保密观
时间:2023-08-11

说起中国古代保密文化,大家了解较多的可能是汉代孔光“不言温室之树”、唐律“漏泄大事”罪、清代奏折制度等典型事例,对于元代则知之不多。其实,元代虽然短暂,但在保密方面也有可圈可点的做法。

保密传统“严”字当头

大部分读者可能都听过成吉思汗的“密葬”故事,迄今其葬身何处,仍旧是个谜。但此类保密,对现实政治的影响究竟有限,更重要的保密传统是在决定蒙古族历史命运的军事活动之中。

元朝是蒙古铁骑东征西讨建立起来的国家。而要打胜仗,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保密。在这一点上,当时的蒙古人可以说是典范。

《蒙古秘史》记载了成吉思汗时期的一个著名泄密案例。1202年,打败世仇塔塔儿人之后,成吉思汗召集亲族机密会议,商量怎样处理俘虏。此前成吉思汗父亲也速该被塔塔儿人用毒酒害死,遗言要将凡是比车轮高的塔塔儿男子全部杀死,妇女儿童分给各家做奴婢。亲族会议最后决定,仍按照遗嘱处置塔塔儿人。成吉思汗的弟弟别勒古台出帐后,不慎将此谋泄露给塔塔儿人也客·扯连(不久前,他的两个女儿也速正、也速干嫁给成吉思汗为妃)。于是塔塔儿人都在袖子里藏了刀子,拼死反抗,蒙古军队伤亡惨重。


成吉思汗


别勒古台一向被视为成吉思汗最得力的弟弟和“伴当”(助手、伙伴之意),成吉思汗曾说:“有别勒古台之力,哈撒儿之射,此朕之所以取天下也。”但此事发生后,成吉思汗毫不姑息,严责别勒古台,不再让他参与亲族机密会议。这一处罚是很重的,可见蒙古保密纪律之严格。


军事信息“汉人不阅”


与清代几乎全面保密不同,元代保密制度主要表现在军事上。


据明代修撰的《元史·兵志》记载,元世祖忽必烈时期曾经在至元八年(1271年)、十一年(1274年)、二十七年(1290年)3次统计军队人数,但却连大致数字都没有留下来,原因就是元代的兵籍“汉人不阅”。

其实不仅是汉人,即使职掌军旅的“枢密近臣”,除长官一二人外,其他人也不得与闻,“故有国百年,而内外兵数之多寡,人莫有知之者”。


元军


元军这方面还有一个具体案例。据《元典章》记载,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朝廷命令蒙古军和探马赤军都与“汉人民户一同入社”(元代农村基层组织为社),但很快就被叫停,主要理由就是违反上述保密制度,使得蒙古军队数目被地方官吏知晓。最后按照军方要求,蒙古军和探马赤军自行立社。


保密手段“自成体系”


与前代和后代均不同,元代使用一种特殊的文字——亦思替非文字(元代官方对阿拉伯语的称谓)记载机密事项,“以其文字便于关防取会数目”。

这种文字是波斯人传来的,有特定的写法和规则,非经教习难以精通,便于保密。为掌握这种文字,元世祖还设置回回国子学,选择可靠的公卿大夫和富民子弟入校学习。


忽必烈视察大运河工程


忽必烈视察大运河工程此外,元代还延续了一些汉王朝的保密措施。比如汉唐以来大臣上奏销毁草稿(“销奏草”)的传统。据《元史》记载,元代初年,著名学者许衡获元世祖忽必烈重用后,“多奏陈,及退,皆削其草,故其言多秘,世罕得闻”,意思是奏章被退回后,许衡都把草稿销毁,所以奏章里的话多秘而不宣,很少有人知道。


正品保证 优质服务 急速物流 售后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