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点完外卖以后,我也被“外卖”了?
作者:广州保密
时间:2023-09-12

“800元/一万条打包出售!”

“量大优惠,一条不到一毛钱!”

“今日数据已更新,打包价更优。”


这些看似优惠力度十足的叫卖口号,可不是寻常的购物平台,所有的商品内容,都是你的个人信息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正值本年度网络安全宣传周,今天密仔就来聊聊,网络与我们的生活安全之间,那些密不可分的微妙关系。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广泛应用,智能设备的功能日益完善,我们的位置信息也更容易泄露。从健身软件描绘出运动轨迹,凭借外卖APP定位单位家庭具体地址,用快递箱的残余信息获取个人隐私...


从一开始对骚扰电话的深恶痛绝,到如今我们已经可以轻车熟路的直接辨认来电号码的“异端”,再淡然的挂断电话。


虽然我们很不情愿公开个人隐私,但信息泄露却像一只无形的黑手,无时无刻环绕在你生活的方方面面。


也许上一秒你还惬意的吃着外卖,下一秒自己已然化身成为“黑色货架上的待售品。”


而我们似乎,也就此妥协了?


不行不行,可千万不能向“恶势力”屈服!


今天就让正义的化身,福尔摩斯的关门弟子——福尔“密仔”,带领你一探究竟!


到底,这些位置信息是如何“丢失”的?


可疑线索一—导航定位


这一方法利用的是大家熟悉的定位导航系统,这种精度比较高,例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定位,现在的手机都有定位模块,会接收太空中定位卫星广播的其空间位置信息,之后通过计算得到本地三维地理位置,也就实现了终端定位的目的。


手机中的导航软件例如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都是利用这个功能提供导航定位服务,因此我们在使用前必须打开“位置信息”开关,否则无法接收定位信息,当然如果关掉,就无法利用定位系统来识别用户位置信息了。


可疑线索二—基站定位


由于手机通信必须通过基站,我们之所以能够在“移动”中使用手机,其原因就是手机会在N多个基站之间自由切换,虽然我们作为用户体会不到业务有什么差异。


但其实,和我们手机联系的基站都已经“物是人非”了。


因此通过每个固定基站的位置,大概就能确定出手机用户的范围,这也就是通过基站定位的基本原理。与导航定位相比,虽然定位精度弱,误差在1-2公里,但只要手机开机运行,就能定位出使用用户的位置。


例如,微信中有一个查看“附近的人”功能,是微信推出的一个交友应用,其原理就是基站定位,微信首先定位你手机所处的基站位置,之后以该基站为圆心,在一定范围内,搜索和扫描附近的微信用户,如果流量关闭,而微信处于打开状态,他人就可能通过搜索“附近的人”找到你的位置,进而暴露所处的位置,甚至所执行的任务。


可疑线索三—WIFI路由器定位


当然这里讲的可不是自家的路由器,而是具有物理位置信息的公共路由服务器。


比如政府、企业、公司等设置的路由器,位置固定、功率较大、精度较高,同时辐射范围也较广,但应用受限,手机必须打开WIFI功能才能实现连接,同时公共路由器数量有限,很多地区难以覆盖,也就无法实现定位服务。


那么,获取了泄密来源的可疑线索之后,你可能要问了:如何隐蔽地址信息,减少地址泄密的风险呢?别担心,密仔这就告诉你!


咳咳,敲黑板划重点啦!

手机使用要慎重

如果是正在执行任务、开会,或者进入到涉密场所,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将手机置于保管箱,即使关机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如果携带手机,也尽量把“定位功能”“无线WIFI”以及“手机流量”关闭,或者将手机处于“飞行模式”,暂时断绝手机与外界的一切联系,确保信息安全不泄密。

软件安装要注意

安装软件时尽量减少“地址查看”授权。在安装手机App时,会弹出权限授予窗口,比如“联系人查看”权限,一旦同意,那么该软件在今后运行中就可以直接查看你的手机联系人信息,同理,对地址信息的授权也是如此,目前市面上许多App都希望获取手机的地址信息,如果是像“高德地图”、“大众点评”、“墨迹天气”等软件,获取地址信息还“情有可原”,而许多无关程序,例如“指北针”、“手电筒”等,也需要授权时,那就要毫不犹豫的取消授权,以防造成地址泄密。

App设置要严格

随着智能手机和穿戴设备的推广,手机APP也、微信小程序也日益增多,大数据时代就是一个信息搜集和清洗统计的过程,每一个应用都希望源源不断收集用户信息,因此在很多设置环节需要我们格外关注,把一些涉及提取地址信息的功能及时关闭,例如微信查看“附近的人”,如果不是常用该功能,建议最好通过“设置—通用—功能—附近的人—停用”关闭该模块。虽然不能查看附近的人,但同时也避免了被别人“看到”的风险,尤其对于执行特殊任务的军人、警察来说,更为重要。


正品保证 优质服务 急速物流 售后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