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密语:从中共一大巧妙破局看党的保密基因传承

会议上的不速之客


1921年7月30日晚,上海法租界李公馆内,中共一大正在秘密举行。突然,一个陌生中年男子猛推开门而入,声称要找王主席来错地方了,边说边打量了屋里的两个外国人,随后匆忙离开。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凭借着丰富秘密工作经验,判断这是租界密探的侦查行动,果断宣布会议中止,立刻转移参会人员和重要文件。不出所料,15分钟后,会场被法租界的巡捕包围。而那名突然闯入的男子正是法租界巡捕房的政治探长程子卿。

 


这惊险一幕,揭开了中国共产党保密传统的序幕。 


红船上的保密智慧 


转移南湖的决策过程充满智慧。 当晚,代表们集中在李达住处商议下一步会议进行事宜,明确了上海已经无法继续进行。


这时李达的夫人王会悟提议:"我在嘉兴读过书,熟悉地理环境,知道南湖游人稀少,可租画舫继续会议,我可以乔装成‘歌女’,在船头放哨。万一发生什么意外,还可分散到我同学家里,比较安全。" 



随后王会悟承担了转移代表、后勤和安保工作,为确保安全,她精心安排:


路线设计:代表们分乘不同车次,装作互不相识的游客,分批住下。

场布置:租用中型画舫,准备乐器、酒菜,伪装赏玩游客。

应急方案:在船头放哨,把麻将牌倒在桌上,一有动静立即伪装牌局。




7月31日的南湖会议上,当有游船靠近时,王会悟立即叩击船板示警,船舱内随即响起麻将声:“三条”“五万”——这些特殊的"暗语",掩护着改变中国命运的讨论。


等王会悟亲眼确认是私家游艇,而不是巡捕船后,才放心回到画舫,让大家继续开会。 



暮色四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顺利闭幕,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没有庆祝,只有会后为了保密的轻语叮咛,代表们下船后,分散回到各自的住处。 这种保密意识很快制度化。


保密制度化


1923年,中共三大在党章第四条规定:“党员自请出党,须经过区之决定,收回其党证及其他重要文件,并须由介绍人担保其严守本党一切秘密,如违时,由区执行委员会采用适当手段对待之。”该规定体现了组织程序和制度创新的新要求,是带有很强保密纪律指向的政治规矩。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周恩来领导成立中央特科,开创了党的专业保密体系,其中周恩来亲自编制“豪密”的使用,使国民党特务始终无法破译中共核心通讯,为党的战略布局赢得先机。 


中央特科机关旧址纪念馆外景



新时代的保密传承 


百年后的今天,在新时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保密形势更复杂、保密工作更艰巨繁重。


2024年新修订保密法进一步加强党对保密工作的领导,高度重视保密科技创新和科技防护,完善网络信息、数据保密管理,强化国家秘密的精准保护,以推动保密工作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


保密法


如今,我们无论身处哪个涉密岗位,都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保密工作优良传统,赓续红色基因,遵守保密规定和要求,守好每一份密件,管好每一部手机,做好每一个保密细节,牢牢锁住国家秘密,筑牢保密防线。



广州国保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为国保密33年,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服务于国家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涉密部门,是中央政府及各省市政府采购中标供应商,是党的十五大到二十大会议会务专用保密设备服务商。同时为华为、苹果、迪士尼、阿里巴巴、腾讯等众多500强企业提供高品质保密服务。旗下涉密安全产品:保密柜、保密锁、手机屏蔽柜档案文件柜、红黑电源、保险保密柜、防磁保密柜、碎纸机等获得客户的高度认可,引领保密行业发展。想要了解更多详情,请登录官方网站:www.guu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