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通信设备存隐患,保密“堤坝”须筑牢
来源: | 作者:广州国保科技有限公司 | 发布时间: 2025-05-18 | 26 次浏览 | 分享到:

为使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进一步增强反窃密、防泄密意识,更好掌握保密防范知识和技能,“宁夏保密”微信公众号将陆续从定密、信息网络、涉密人员、涉密载体管理等方面普及保密常识,从源头把控和防范失泄密风险,坚决筑牢党和国家秘密安全防线。

图片
信息设备篇一



用于存储、处理和传输信息的设备,如果使用和管理不当,很容易造成泄密。以问题为导向,了解信息设备可能存在的泄密隐患及其原理,才能有针对性采取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规避泄密风险。

图片

01 电话谈论秘密,难防隔墙有耳



典型

案例

某研究所博士李某承担一项重大涉密高科技研究项目,在外出进行项目测试期间,经常在电话中与同事研讨科研项目进展情况,被境外情报人员利用高科技手段窃听。国家有关部门及时发现这一情况,并立即与该研究所取得联系。研究所采取补救措施,对李某所承担科研项目的方案和计划进行了重大修改,并对李某作出严肃处理。

隐患

分析

普通电话属于明传通信工具,由有线和无线混合传输,存在“串音”泄密、载波辐射泄密和空中信号拦截、搭线窃听等问题。使用普通电话谈论涉密信息,就是通过公共信息网络传输涉密信息,可能被他人截获或窃听。

防范

措施

普及通信保密常识,使用符合保密要求的通信方式传输涉密信息,不在普通电话中涉及国家秘密。进入重要涉密场所之前,应将手机放入手机屏蔽柜内。

企业微信截图_17291574143944.png

国保手机屏蔽柜符合国家保密标准


图片

02 手机违规涉密,终将自食恶果



典型

案例

某县司法局从机要局领取4份涉密电报后,交给跟班学习的刘某。因当时正值十一长假,刘某便将4份文件报头拍照后发至单位工作微信群,并请示局长何某如何处理,何某以电报内容不清楚为由,让刘某将文件内容发到群里。随后刘某将文件内容全文拍照后上传至群中。案件发生后,有关部门给予何某撤销党内职务、行政撤职处分,按科员安排工作;给予其他责任人何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杨某行政警告处分,对刘某作出延期转正处理。

隐患

分析

智能手机集录音机、照相机、摄像机、定位仪、掌上电脑于一体,具有视频通话、宽带上网、位置服务、大容量数据存储及处理等多种功能,在方便生活和工作的同时,也存在通信内容被截获监听、存储信息被窃取利用、用户位置被定位跟踪以及被控制成为窃听窃照工具等多种安全保密隐患。同时,微信等综合社交媒体平台因其使用人员多、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等特点,一旦发生泄密,涉密信息往往会急速扩散,危害十分严重。泄密隐患主要表现为:使用手机谈论、传输涉密信息;用手机对涉密会议录音、录像,拍摄、存储涉密文件、资料;手机通讯录中存储重要涉密人员职务等信息;在重要涉密场所使用手机拍摄、通话及视频通话;使用微信和微信群传递涉密信息等。

防范

措施

严禁使用手机存储、处理、传输涉密信息;明确涉密场所手机使用保密管理要求;加强手机即时通信平台应用管理,明确微信、工作微信群以及微信公众号使用保密原则和行为规范。


图片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第二十四条   机关单位应当加强对涉密信息系统的管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涉密信息系统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交换。

第二十五条  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国家秘密载体。

第二十六条  禁止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


图片


来源:金城出版社《日常工作泄密隐患与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