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ub国保新闻中心

“八小时外”,保密不可轻视!机关单位要管好3个关键部位

来源: | 作者:广州国保科技有限公司 | 发布时间: 2025-08-03 | 10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日常工作中,部分机关单位存在工作时段外保密管理松懈、防控措施落空等现象,结合近年来失泄密事件深入分析,其背后有两大隐患不可轻视。

 

01“八小时外”,失泄密的隐蔽性和危害性不可轻视

 

隐蔽性在于,相较于工作时段,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在“八小时外”人际交往复杂、接触对象广泛、监督难度较大,一些不法分子实施窃密行动时,往往披着人情往来、请教咨询等“外衣”,一旦精神懈怠、底线放松,就很有可能将敏感信息“拱手相送”。

 

危害性在于,涉密人员、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等在工作时间内管理较为严格,但在“八小时外”却易出现监管漏洞,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一时机,加大窃密频率和力度。一旦发生失泄密问题,很可能还未被监测发现,敏感信息就已传递至境外,对后续工作造成极大被动。



02“八小时外”,失泄密与廉洁问题交织现象不可轻视

 

许多案例表明,“八小时外”失泄密案件,背后往往存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甚至腐败现象。

 

一些干部沉迷于“吃喝”,在酒桌牌桌上大肆炫耀自己掌握的“内部消息”,甘于被不法分子拉拢腐化,甚至存在侥幸心理、贪婪心态,在吹捧诱导、给予好处费、咨询费等情况下知无不言。

 

一些干部贪图享乐,把国家秘密作为捞取物质利益的“资源”,利用职务之便搜集敏感信息,甚至主动找不法分子兜售,只为换取高额回报。

 

一些干部不注重家风家教,个人或家庭成员不良嗜好被不法分子利用策反,在对方威逼利诱下达成“合作”,大肆窃取国家秘密。



在当前严峻复杂形势下,必须要抓好“八小时外”保密监督管理,坚决防止国家秘密流入社交圈、生活圈,在保密领域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八小时外”,机关单位要管好什么?

 

管住人员

必须紧盯可接触国家秘密的重要岗位人员、年轻干部、对外交流人员、岗位变动人员、跟班临聘人员等,教育引导其守牢交往交谈关,时刻保持高度警觉,并落实好脱密期管理等各项制度。

 

管住国家秘密载体

突出强化涉密文件、光盘、U盘等国家秘密载体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严格落实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存、销毁等各环节规范,杜绝随意操作。


 

涉密载体应存入符合国家保密标准的保密柜

 

管住涉密场所

必须紧盯涉密人员办公室、涉密会议室、涉密资料打印室等重要场所,严格执行门禁管理、会议管理、检查检修等制度,配备防护设施设备、让涉密场所在“八小时外”始终保持安全状态。


涉密活动会议场所应配备手机屏蔽柜

 

“八小时外”,机关单位怎么管?

 

抓制度立规

范围绕工作人员“八小时外”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列出正负面清单,提升监督管理的全面性、精细性与操作性。同时将“八小时外”行为规范融入政治家访、提醒谈话等制度,用好内部监督、家庭监督、专项监督等机制。

 

抓检查强责任

通过“八小时外”全覆盖式保密检查,随机选取时间段、随机选取抽查单位,实现对机关单位检查的全覆盖,通过“开一开门窗、看一看桌面、翻一翻文件、试一试密码”等方式,查看涉密场所是否封闭、国家秘密载体是否随意摆放等情况。

 

抓宣教促内化

针对易忽视的风险点,围绕“离开涉密场所要做什么”“临时使用国家秘密载体怎么办”“与人交谈警惕哪些事”等主题开展培训,利用检查发现的身边案例,以案说法、以案说纪,让机关单位工作人员时刻保持对保密纪律的敬畏心。

 

抓科技增实效

机关单位要注重技术防护和管理措施双管齐下、不断提升涉密网络运维、工作秘密信息系统等管理水平,积极应对不法分子在“八小时外”对网络开展攻击渗透。

 

同时,利用大数据发展优势,加大对各单位失泄密风险自监管系统违规行为管理系统等研发运用,让管理人员利用科技手段,及时发现失泄密风险线索,以“数字赋能”推动“八小时外”保密监督成为常态。

 

内容来源:《保密工作》2025年6月刊 


广州国保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为国保密33年,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服务于国家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涉密部门,是中央政府及各省市政府采购中标供应商,是党的十五大到二十大会议会务专用保密设备服务商。同时为华为、苹果、迪士尼、阿里巴巴、腾讯等众多500强企业提供高品质保密服务。旗下涉密安全产品:保密柜、保密锁、手机屏蔽柜档案文件柜、红黑电源、保险保密柜、防磁保密柜、碎纸机等获得客户的高度认可,引领保密行业发展。想要了解更多详情,请登录官方网站:www.guub.cn